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自 2005 年创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学科专业多样、师资力量较强、科研成果丰富、人才培养具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单位,获市2023-2024年教科研先进集体。学院现开设四个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人工智能,构建起了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体系。
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显著,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市级优势特色学科,以及软件工程市级重点学科等多个学科平台。专业建设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仅是省级重点专业,也是省级一流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方向)为省级新兴特色建设专业;软件工程是市级优势专业、市级一流专业;人工智能专业为市级新兴特色专业。此外,学院还建有智能家电市级A类重点实验室和小家电智能智造市级概念验证中心,为科研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讲师26人,23人拥有博士学位。2位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4位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一、第二、三层次。学院还有多名教师获宁波市“四有”好教师、宁波市优秀课程思政教师、宁波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近年来教师发表多篇核心教研论文,获宁波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宁波市自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近5年,成功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浙江省各类基金20余项、市“科创甬江2035”项目5项,累计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同时学院紧密对接、服务地方产业,完成100余项横向项目,经费超2000万元。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通过项目实践、学科竞赛、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全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近五年,学院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等A类国家级赛事中斩获100余项大奖;在校生自主创业率达 5%。学院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行技术组合创新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9月与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成立慈星智能产业学院,专注培养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人才,采用“2+2”培养模式,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核心,围绕企业实际项目开展教学,办学规模与成效备受政府和媒体关注,2020年11月,产业学院建设成果获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此外,2020年5月,学院成功入选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集成电路产教融合试点专业,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相关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