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关注 -

|  媒体关注

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 媒体关注

慈溪凝智聚力 点燃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时间:2019-12-30 来源:中国宁波网

“3315计划”项目入选数连续4年“领跑”全市;高技能人才新增数连续三年位居宁波区县(市)第一;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开学;中科院两大平台新园开园……作为工业强市和浙江省排名第一的全国百强县,慈溪今年将人才资源作为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着力下好平台、企业、产业三招“先手棋”,激活科技、创新、经济三大“动力源”,实现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年初以来,慈溪着眼新发展,抢抓新机遇,成功引进顶尖特优人才33名;“浙江制造”标准总数、认证证书总数居宁波区县(市)第一;11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11项,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慈溪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说,通过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点燃了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创新驱动筑起人才集聚新高地

  作为杭州湾南岸的“桥头堡”,慈溪近年来优化提升人才政策服务体系,打造优质人才服务生态,扩容升级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以资源要素集聚服务人才创业创新;引进中科院两大平台、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以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积蓄创新动力;布点杭州、上海建设“双创飞地”,以异地研发孵化开拓众创空间,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自2012年启动实施“上林英才”计划以来,慈溪共评审产生10批上林英才项目193个,落户128个。在今年“上林峰会”上,慈溪市政府与于军教授团队签署框架协议,将共建中国(慈溪)生命健康前沿技术交叉创新研究院,打造生命健康产业研发新高地。该研究院将依托中科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及拟建的中科产业园,开展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与产业化落地。

  下好“平台”先手棋,提升创新要素承载力。近年来,慈溪围绕打造沪甬人才合作示范区、创建产业园前湾园区的目标,布局建设孵化空间近40万平方米的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上林英才“链式”平台,吸引107个人才项目落户,引进集聚宁波“3315计划”以上专家105位。其中,由中科院慈溪中心、慈溪医工所两大平台组成的研发园新园区,成立由中科院院士领衔、12位领域内顶尖专家组成的慈溪医工所学术委员会,引进“3315计划”人才(团队)20个、人才项目19个。

  打造人才合作新平台,引才聚才跑出“加速度”。今年,慈溪在成功创建杭州飞地基础上,启动建设定位为服务区域合作和赋能创新的“第四方平台”——上海飞地综合服务中心,迎来项目一期开园;签订沪慈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慈溪驿站,组建沪慈科技新生力量共同体;加大市场化平台培育力度,支持上市公司慈星股份建设上林英才智能产业园。“目前,园区已集聚3名国家特聘、省特支专家,吸引28家企业(机构)签约落户。前三季度,园区总产值超过1.1亿元。”上林英才智能产业园负责人说。

  依托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科研、人才优势,慈溪大力推动产教融合。今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与慈溪龙头企业合作建立3所产业学院,为“慈溪智造”输送人才“血液”和提供技术支撑。其中,慈星智能产业学院采用项目驱动模式,建设4个“智能+X”技术开发工作室,学生完成项目化课程学习,企业负责实战培养,再根据学生来源专业结合个人兴趣分配工作室。“我院现有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智能计算与应用研究所等30多个研究机构,教师们通过产业沙龙、技术合作、联合攻关等形式,投身慈溪重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技术的发展,为这座创新活力之城凝智聚力。”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陈君静说。

  乐当“红娘”推出一体化人才服务

  5年前,慈溪拥有国家、省特聘专家6人,如今已攀升至47人。来自慈溪市委人才办的一组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市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目前已达24.8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855人。尤其是近三年,该市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吸引大量人才落户创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作为入选“3315个人计划”的创业者之一,宁波西博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晏涛涛长期“深耕”于高性能聚氨酯纳米复合缓冲材料研究领域。近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将这种新材料应用到航空器落地缓冲设备、汽车防撞装置等产品生产,取得了30多项专利、100多个商标。“明年春节前,我们研发的膝关节防护装备有望投放市场。届时,这种产品将在运动健康领域‘大展拳脚’。”晏涛涛展望道。

  在慈溪,像晏涛涛这样的“3315计划”人才(团队)共有50个。自2011年宁波推出“3315计划”以来,慈溪引进集聚了一大批有前景、有潜力、有效益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慈溪人才新政提出,入选上级人才计划的人才和团队,可以不经评审,直接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明确高层次人才全职来慈溪创业补助、海外工程师津贴奖励、飞地建设等政策,实现高端人才引育的多种方式。其中,符合条件的“3315计划”创业团队最高可获得4000万元补助。

  对于创业者来说,开发新项目、批量生产要花钱,建立销售渠道、开拓新市场更要花钱。为了让人才安心创业,慈溪今年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开展“才·富”对接活动等方式,为创业团队和个人解决不少融资难题。此外,该市还出台相关购房优惠、住房补贴政策,在市区黄金地段推出一批人才公寓。“到慈溪后,政府部门积极‘牵线搭桥’,不仅为我们提供500万元专项资金创建小家电创新设计研究院,还在办公场地装修、住房补贴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团队在创业初期站稳了脚跟。”“泛3315计划”入选人才赵宇波告诉笔者。

  享受到慈溪人才政策红利的,还有众多普通高校毕业生。今年,慈溪整合各类高校毕业生服务项目,开通毕业生服务集成平台,让前来创业发展的大学生有了“线上大管家”。“在慈溪办事真快真方便!”毕业于山东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陈晨近日在网上提交了“企业人才储备计划”补助申请,5分钟后就收到初审核准的短信,“审核通过后需要提交纸质资料,我叫了‘跑腿服务’把资料送到市人力社保局,足不出户就走完了所有流程”。

凝智聚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慈溪全面接轨大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沪甬人才合作示范区”“青年友好城”“技能人才之都”,通过人才政策红利释放、人才交流平台搭建、人才服务创新,让创业者享受到工作用心、情感贴心、生活暖心、政策诚心、关系上无私心的“五心”服务。

  上林英才创业园是高端研发项目集聚区和高端人才前期项目孵化区。自投用以来,园区不仅为慈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个性化、全方位服务,还为各大产业化平台输送了一批优质产业化项目。“上林英才创业园是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的第一站。现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创业者经审核后可以在园区先免费办公一年,成功申报相关人才项目后还可再免两年房租。”上林英才创业园负责人说,园区通过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金融链、空间链五链融合服务体系,已孵化45家创业人才企业。

  与人才同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发展难题。今年,慈溪完善市领导联系结对人才制度,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助创专员”,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组建创业导师队伍,把服务工作融入人才引进、技术落地、项目发展全过程。目前,慈溪有19名市级领导与95名优秀人才结成对子,主动围绕人才发展不同阶段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到慈溪创业时,助创专员主动帮我与相关部门对接公司注册过程中的环保、安监问题,一天内就完成了全部注册手续。我跑过国内外许多地方,就属慈溪的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海归专家王鸣称赞道。

  打造产业发展“加速器”,做大产业聚智“蓄水池”。今年,慈溪全面整合人社、科技、经信等部门力量,深入推动人才与“产、城、科、创”系统融合,一批人才项目在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开花结果”。其间,“3315计划”专家徐迅加盟宁波健信后,成功解决磁共振领域“卡脖子”问题,使公司掌控了全球永磁共振磁体系统超50%的市场份额,其主持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金迪张金杰两兄弟建立的赛诺微公司,已完成四轮融资,在射频消融系统、腹腔镜和远程医疗机器人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搭建人才“跨海大桥”,赋能经济转型升级。近三年来,慈溪成立以上海高校联盟为代表的“青春智库”、以环湾政产学研联盟为代表的“环湾智库”和以关爱家乡上海顾问团为代表的“专业智库”,集聚在沪人才近1000人,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达成各类产业化转移合作意向40余个。“上海有众多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和领军企业,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慈溪将通过建设人才合作平台、拓展人才对接渠道,承接上海创新辐射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慈溪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

  记者 陈章升慈溪市委报道组张天叶通讯员徐 馨顾雄辉